最近很多人告诉我,他的鱼死了,或者即将要挂。
死鱼,看似各种原因,如果总结起来,还是有规律可循。
比如:自信 死鱼有些死鱼,因为饲养者过于自信导致,总结起来会有这么几个规律。
1:认为鱼已经养定,就开始不断向缸内添加新鱼。于是,接二连三鱼只开始损耗。
2:养过某一品种,认为所有鱼种用一样手法就可以,结果,一上手,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再比如:混养 死鱼混养是有很多学问的,不少人混养观赏鱼只凭个人喜好,不研究鱼的性格,等到鱼被咬死,才发现,想把很多品种的鱼都养好,需要很多口缸。
再比如:下药 死鱼包括怀孕死鱼 、过滤死鱼、漏电死鱼、水质恶化死鱼、难产死鱼……太多太多

我把购买“带胎”母鱼、购买瑕疵的鱼、购买打包鱼,这些都归类到死鱼高发人群中。
一:买带胎的母鱼,为什么是死鱼高发人群?发货途中不可控因素,极容易造成母鱼流产或亲本和小鱼全部损耗,即便有些饲养者能调理好这些母鱼,但调理的过程一定悲喜交加,这是必然的。中国有句俗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购买带胎的母鱼,没有一定专业饲养技术,看看就好,这种鱼发货出问题或导致后续出问题的机率相当大。
二:为什么购买瑕疵鱼的人,也是死鱼的高发人群?购买瑕疵鱼的人,一般有两种,大侠和大虾。
大侠,是有能力对瑕疵鱼做出改善的;而大虾,是以为自己有能力对瑕疵鱼做出改善的。实际上,购买外观瑕疵的鱼如果为了给别的鱼陪伴、或者自己练手,完全OK。
但是,购买瑕疵鱼最可怕的,并不是鱼有瑕疵这件事。而是瑕疵鱼到家后,饲养者开始下药或用各种手法尝试治疗,希望瑕疵鱼可以恢复“美貌”,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的,往往加速了瑕疵鱼的损耗。
难看的鱼,活下去,不难;
难看的鱼,变得好看,还能健康活下去,对相当多饲养者来说,很难。
所以,如果不能接受鱼的瑕疵,千万不要动购买的念头。你去夜店,看上了一个妹妹,一旦你动了念头想拯救她脱离“苦海”,对不起,你这个念头给你带来的麻烦比你想象的更严重,购买瑕疵鱼也是这个道理。
三:最后说说“一枪走”的打包鱼,有什么风险。活体不像其他产品,一次购买的数量越多,出问题的概率越大。
品相参差不齐、健康度不同、是一般打包鱼的特征。理论上讲,有两种人适合购买打包鱼
1:鱼商,用打包鱼来赚钱。
2:极致玩家,希望从很多鱼里挑出自己喜欢的,且不计代价。
先说说鱼商。鱼商之所以买打包鱼,因为他知道打包会出现损耗,而一般消费者压根都没想过打包鱼会死鱼,这是第一个认知上的差异。
其次,商家购买打包鱼,活下来的鱼,会加上死鱼的成本,继续卖给下一个人。普通鱼友不可能经常转手卖鱼,所以,购买打包鱼,你又不卖鱼,损失是必然的,即便鱼都活了,但观赏性和你期待的,肯定有差异。
我对普通消费者的建议:用打包的预算,好好买一条鱼,这是正经人做的正经事。
极致鱼友为什么会买打包鱼,因为要筛鱼。我早年间就曾经因为看上了一条鱼,打包买了一缸7条,相当于6条鱼都是陪衬,但商家当时提出的要求就是,要买必须打包。
早期有一阵风头,很多人会购买几百条一个包的小虎鱼,回家自己挑。实际上,这种挑出好鱼并真能赚钱的机率并不大。首先,鱼场对大量繁殖的鱼,不会太仔细筛选种鱼的品相,所以这些鱼繁殖的小鱼才会打包出售。很多人不做繁殖,以为有打包鱼有很多漏可以捡,没有,真的没有。
当好的种鱼被挑出来,放在一起繁殖时。相信我,这些鱼的子代,一定不会几百条一包拿出来批发,这是其一;其二,这些好鱼繁殖出来的小鱼,鱼场一定会继续再筛选,淘汰的鱼,可能会分批掺入等级更低的小鱼苗中打包,这就是矮子里拔将军。好种鱼池繁殖的小鱼,筛选几遍,出来的优秀子代,一定会饲养到一定尺寸才出售,这是行规。
打包鱼更便宜,这句话的前提是“不能要求鱼的品相”。这时,矛盾就出现了,我认识的鱼友中,大家对鱼的要求,一个比一个高,没有谁是不在乎鱼的品相。所以,如果你在乎鱼的品相,又不能接受打包鱼出现损耗,那么,打包这件事,真的不适合你。
一旦相信“打包鱼很便宜”,就离失望不远了。同时买一包鱼回家,对过滤、水质控制、饲养手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过往经验,新鱼入缸时,鱼的数量和损耗的数量,是成一定比例的,特别是一直饲养单一鱼只的玩家,冒然增加鱼只,且没有准备足够鱼缸分开饲养时,不久,就会陆续开始出现鱼只损耗。
当一些纯鱼友玩家打包出鱼时,我倒认为值得关注。只是一缸好鱼收集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成本,当这些鱼准备集体出手时,应该不会和便宜二字有太大关系。

打包购买观赏鱼,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