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知名美学家E.H.贡布里希(E.H.Gombrich)在《艺术的故事》中写道:“艺术反映的自然总反映着艺术家本人的内心、本人的嗜好、本人的乐趣,从而反映了他的心境。”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摄影同样如此,摄影蕴藏着摄影者的技艺、经验、爱好乃至世界观等,反映着摄影者的内心世界。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是,摄影是瞬间的艺术,摄影者按下快门刹那的心情,对其画面的呈现也有重要的影响。
心情不同,摄影者看到的世界不一样,选择的题材也会不一样。举例来说,心情喜悦,摄影者眼中就容易看到热闹非凡的画面,选择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天真活泼的孩童、祖孙三代共享天伦之乐等场景拍摄;心情平静,就更欣赏风平浪静的画面,晨雾中的山村、一望无际的大海、晨曦中的劳动者等都成为聚焦的对象;心情低落,看到的世界往往会被“蒙灰”,苍茫沙漠中孤独的旅人、阴影中的花草树木、背影落寞的流浪猫等也成为心情的写照。
心情不同,摄影者使用的构图方法有时也会受影响。面对同一题材,不同摄影者拍出的照片也是各有千秋,除却各自的拍摄意图,心情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如表现人物时,俯拍对于拍摄对象而言有压抑感;平拍显得亲切自然;仰拍则会显得被摄对象高大。又如,近景可以放大被摄对象的表情,可用来扩大欢快的情绪;中景可以充分展现被摄对象的形体动作,可用来表达深沉的情绪;而远景可以反映人与场景的关联,往往用来渲染安静、祥和的氛围……使用何种拍摄角度也取决于摄影者在按下快门那一瞬间的心境。
心情不同,摄影者在画面中采用的色彩也大相径庭。色彩本身是带有情绪的,比如红色代表热烈,黄色代表欢快,绿色代表宁静……因此,摄影者心中要有斑斓的色彩,围绕不同的情绪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呈现。喜悦时,一些摄影者会将更为丰富的色彩纳入画面之中,如拍摄雨后草地上衣着鲜艳的人们在彩虹下奔跑着放风筝;平静时,一些摄影者会用纯粹的色彩表现被摄对象的质朴,如表现农忙归来的劳动者,用乡间小道上的树木为背景,反衬出衣着朴素、辛苦勤劳的人物形象;低落时,一些摄影者会用单一的色彩表现被摄对象的情绪,如在逆光下拍摄一只停在树梢上的鸟儿,以大片的黑色背景表现出它的孤单与寂寞。
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宝贵的价值。摄影者不一定要控制、改变自己的心情,而是可以将自己完全融入情境之中,用心体察被摄对象的心情,将场景内化于心,用镜头准确传达情绪,令观者也能精确感知,产生情感共鸣。

春耕 杨学彪 摄 点评:作者占据高位俯拍,确保画面有空间深度和层次过渡效果。构图安排巧妙,正在春耕的人物与一棵绿树左右均衡,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趣味性,更将春天的气息展露了出来。

出征 许玫 摄 点评:画面经过后期处理,增强了色调对比和整体氛围。右侧树木在增加画面层次的同时,也让驼队看上去更具神秘感。消色处理后的天空和地面则将驼队进一步凸显。

牧归 刘春梅 摄 点评:朦胧的雾化效果一方面简化了环境,另一方面营造出神秘的意境,将牧人凸显出来的同时,赋予画面诗情画意效果。

集市上 朱波 摄 点评:在拍摄过程中巧妙利用现场环境中的线条结构来构图,增强画面形式感,突出视觉主体,是行之有效的表现手法。这张照片中,圆形的围挡起到聚拢视线的作用,处于其中的人物则得到生动呈现。

乡村 赵雷 摄 点评:合理的曝光控制确保画面具有丰富的影调层次。高角度拍摄产生的广阔视角,以及恰当的构图和水平线处理,确保了画面的均衡感和空间层次。尤其是前景中的生活场景,给画面带来祥和的氛围。

田间忙碌 李赫 摄 点评:这张照片的生动之处在于三轮车、人物与背景环境产生的对比效果,以及特殊天气营造出的生动氛围。因为前景中明亮的色调处理,人物形象得到凸显,三轮车的色彩变得更鲜明,背景阴云密布的天空则起到衬托效果,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水上行 舒杰 摄 点评:作者使用长焦距镜头捕捉人物过河的情景,主体形态生动,逆光刻画出立体形态。前景中的树枝与人物形成呼应之势,增加了画面层次。大面积的水面则起到简化作用,与一个个石墩在构图上形成点、线、面的构成效果。

农忙时节 曹宏生 摄 点评:恰当的拍摄时间,赋予画面金黄的色调,渲染出农忙时节的收获氛围。金色光线的侧光照明刻画出元素的明暗立体效果,人物的体态特征得到增强,并因虚实变化而更显生动。

放飞梦想 吴利民 摄 点评:这张照片的生动之处在于彩虹与人物的巧妙结合,尤其是人物手中风筝的色彩与背景中的彩虹刚好形成呼应,营造出一定的视觉趣味。除此之外,人物情态的捕捉比较到位。

其乐融融 吴国健 摄 点评:一家人聚在一起拍合影的情景,在作者的镜头中得到真实、自然的呈现。背景中的红对联营造出喜庆氛围,与人物的愉快情态形成呼应,彰显了其乐融融的主题氛围。

绘 黎青 摄 点评:这张照片虽然视角朴素,却有真实感。环境的呈现以及人物的塑造,说明了背景故事和人物身份。整个画面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古镇童趣 张庆存 摄 点评:平视视角刻画孩童的生动情态,可以增强形象特征,营造亲近感。在这张照片中,孩童昂首挺胸行走的形象看上去格外可爱。居中构图生动展现出背景建筑的结构特征,营造出一定的形式感。

专心致志 胡毓琪 摄 点评:作者采用侧面角度拍摄,刻画了人物投入工作时的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并在明暗光影中塑造出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柔和的色调处理则衬托出现场的劳作氛围。

远远观望 黄聪涛 摄 点评:画面有着生动的空间层次,这在作者对前景、中景和远景的依次安排中得以体现。空间上的内外变化以及前景人物的形态,不仅点明了主题内涵,更将观者的视线引导至建筑外热闹的活动场面。

高歌一曲 李咏励 摄 点评:广阔的空间之内,身穿民族服饰的人物聚在一起进行民俗活动。作者在现场捕捉中,着重人物的排列状态和主体的细节刻画,同时展现出高原特有的环境氛围。

扶贫列车 吴新建 摄 点评:作者利用车中的灯光刻画主体人物的情态,并以橘子作为前景虚化呈现,与主体人物形成虚实对比效果,在点明主题之余,也扩充了画面的想象空间。人物表情略显呆滞,需要在等待中精心抓取。

编织 毕士兰 摄 点评:画面色调沉稳,构图均衡,元素的排布具有节奏感和形式感。画面左右两侧孩童的视线将观者的注意力集中于画面的中心——正在编织的人物身上。而动与静的结合、虚与实的对比,则成为画面吸引人心之处。

最浪漫的事 梁慧 摄 点评:两位老人吃棒棒糖的可爱情态被作者捕捉下来。两人一致的动作具有瞬间吸引力,而背景中张灯结彩的氛围也将这温馨浪漫的一幕衬托得更加温暖,打动人心。

峥嵘岁月 冯晓梅 摄 点评:赛龙舟的紧张瞬间在作者的镜头中得到精彩凝固,鲜明的光线让人物的形态得到凸显,适当的背景虚化将清晰聚焦的视觉主体进一步衬托出来。整个画面洋溢着紧张氛围。

贴窗花 文仕江 摄 点评:室内明亮的光线照明将红色的窗花作了精彩刻画,并勾勒出人物的轮廓,使形态得到凸显。作者对人物的安排和情态的捕捉也是画面的精彩之处,将老少贴窗花的愉快氛围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咸小晔 文 ■解放 点评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