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小学期末考试试卷“为电商代言”的新闻,引起各方关注:南京栖霞区金陵小学的语文试卷上,竟然出现了一个防蚊扣的品牌介绍,并且出现了苏宁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的名字和标识,还要求学生“为该防蚊扣设计一条广告语”。(新闻来源:2019.6.26澎湃新闻) 
商业品牌的植入,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小学语文试卷中,不仅让家长觉得很吃惊,也让社会各界难以接受。 “这是给电商做广告吗?”、“这么进行商业植入,这命题组的权威性可堪质疑啊!”、“是不是存在利益输送关系?”……家长和网友的吐槽、质疑和追问,完全在情理之中。 对此,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一名科长说,出题老师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社会生活实践和语言文字运用。对此,有家长表示不可理解:“学习生活实践?让小学生学习如何网上购物吗?” 类似的事件,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此前,曾有学校的奖状、作业本、校服上印有广告,甚至有的竟然在红领巾上印广告。这些行为,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指责,主要原因是大家认为,在纯洁的校园,不应该被蒙上商业味儿,特别是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 社会各方对此事的看法也是各有不同。有的认为考试卷上出现商业广告,让教育沾染上了铜臭味,十分不妥;有的则认为这是跟得上时代,是一种与时俱进。 究竟是出卷老师无意为之?还是为了牟利而暗藏猫腻?还是学校老师和商家之间存在利益交换?虽然现在我们对此事的真实原因还不了解,但从这一行为本身来说,已经涉嫌违反相关的法律规定。《广告法》明确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教材、教辅材料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 除了法律以外,在教育部的相关通知中,也有明确要求。教育部办公厅曾专门下发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坚决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和幼儿园”、“对违规在校园进行商业宣传活动的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 但遗憾的是,当地教育局表示,“暂未对命题学校及人员有任何处理措施”。这,明显与教育部的通知相违背。 随着生活模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学校教育包括考试可以尝试去“与时俱进”,涉猎一些新生事物,社会也鼓励这样的创新。但创新应该有底线、探索应该有红线。凡涉及到中小学校,一定要慎之更慎,绝不能逾越法律法规的红线、不能触碰孩子的心理底线、不能超越职业操守的界线。 净土之上,不欢迎铜臭。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