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尔半导体 (WillSemi) 及其子公司 OmniVision 现在是 CMOS 图像传感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而中国的 GalaxyCore 在推动 CIS 在本地入门级市场实现自给自足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GalaxyCore 没有进行收购项目,而是依靠内部开发的技术和激进的定价优势来支持其成功。公司创始人赵立新一直担任其技术开发的核心。 GalaxyCore:入门级市场之王 2003年,赵某从海外归来,创立了GalaxyCore,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IC的生产。当时,中芯国际急于发展图像传感器的晶圆代工服务;因此,它与 GalaxyCore 合作,甚至为这家初创公司提供了 CIS 生产线。此次合作使 GalaxyCore 在当地市场站稳了脚跟。 自 2007 年以来,GalaxyCore 受益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使其能够将重点从 PC 相机转移到智能手机相机,瞄准入门级和中端 CMOS 图像传感器。2020年成为小米、OPPO、vivo、传音的CIS供应商,业务规模大幅扩张。得益于国内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GalaxyCore在2014年成为当地最大的CIS供应商。 更重要的是,2014年全球市场份额也位居第二,CIS芯片出货量超过9.4亿片,LCD驱动IC出货量超过1亿片。 GalaxyCore 招股书显示,2018-2020 年 CAGR 达 71.56%,CIS 传感器占其总收入的 90% 以上,终端市场客户包括三星、小米、OPPO、vivo、传音、诺基亚、联想、惠普、TCL 和冲井。 在 GalaxyCore 的收入中,80% 来自入门级到中端的 CIS 设备,主要是 2 到 4 兆像素的 CIS 芯片,用于智能手机的子摄像头系统。高端芯片的销售额占总收入的比例不到 1%。 即便如此,GalaxyCore仍占全球入门级CIS出货量的30%。根据 Frost & Sullivan 编制的数据,2020 年 GalaxyCore CIS 芯片出货量为 20.4 亿颗,占全球出货量的 29.7%;按价值计算,它以 58.6 亿美元的销售额排名第四。 但 GalaxyCore 也尝试引入一些变化。它于 2021 年 8 月在上海科创板(科创板)首次公开募股,募集资金总额 35.9 亿元人民币(5.385 亿美元)。所得款项将用于建造一座 12 英寸晶圆厂和开发高端 CIS 零件。它从无晶圆厂 IC 设计师转变为针对中高端 CIS 细分市场的精简晶圆厂设计师。 GalaxyCore在上海临港新区的12英寸晶圆厂已经完成建设。它还于 2022 年 3 月将 ASML 先进的 ArF 光刻机搬入晶圆厂,计划在 2022 年底前开始量产,月产能为 20,000 片。 在业务快速扩张期间,用于手机应用的 CIS 零件的出货量对 GalaxyCore 的收入增长贡献最大。也就是说,手机行业的发展决定了CIS芯片的增长速度。目前,手机采用多摄像头的趋势依旧使CIS市场保持稳定。然而,随着手机市场增长放缓,无需改变。 GalaxyCore CEO赵立新表示:“未来几年,汽车、安防监控、医疗、玩具和数字游戏以及工业领域的新兴应用将成为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 Smartsens:隐形冠军 的确,这是当地独联体行业的共识。2019年中国安防监控市场对相关解决方案的需求达46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2%。视频监控相关解决方案在国内安防市场占比最高,并且还在快速增长。 根据 IDC 数据,2020 年中国安防监控市场规模达到 162 亿美元,2022 年将以 13.5%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 201 亿美元。 因此,高清摄像机开发的启动可能会为 CIS 行业带来强劲增长。国内众多CIS厂商都加强了在安防监控市场的布局,其中Smartsens科技是其中的佼佼者。 Smartsens由徐晨于2011年创立,旨在打造中国品牌,在全球独联体市场挑战国际厂商。专注于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的研发和销售。Smartsens 的 CIS 芯片具有高灵敏度、高信噪比和更好的弱光摄影性能,是安防和监控应用的理想选择。此外,它还加大了在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和机器视觉领域的布局。2014年推出首款CIS芯片SC1035。 此后,Smartsens在安防监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2016年相关芯片出货量达到5000万颗,2017年出货量提升至1亿颗,在全球监控CIS芯片中占比最高市场。 根据 Frost & Sullivan 编制的数据,Smartsens 在 2020 年出货了 1.46 亿颗用于安全和监控应用的 CIS 芯片,占全球出货量的 35%。同时,还获得了海康威视、大华科技、宇视科技等国内一线企业的CIS订单,进一步提升了本土市场份额。 对于CIS在安防领域的未来发展,徐表示,随着应用场景的扩大,对安防摄像头的弱光、宽动态范围拍摄等性能升级的需求将会增加,因此本土厂商应该能够提供高性能产品,使其能够继续渗透高端市场。 Smartsens于2022年4月28日首次公开募股,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28.2亿元人民币将用于为其研发中心购买设备、建设系统基础设施和升级其CIS产品组合。 它还将加强研发力度,开发用于汽车应用的CIS零件,并计划建设下一代汽车级生产线和相关测试设施,以增强其技术能力。 汽车 CMOS 图像传感器 除了目前专注于安全/监控 CIS 之外,Smartsens 还涉足业务范围,包括智能汽车和机器视觉领域。2019年底从同行安信微芯获得5项汽车CIS相关专利和7项电子电路设计。同时,还从安信增聘了7名研发工程师,扩大了智能汽车团队。 2021年底,Smartsens成立了一个新的汽车芯片部门和一个新兴的传感器部门,旨在加强其在汽车、工业和机器视觉CIS市场的部署。 在CPSE 2022年度盛会上,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马伟健透露,Smartsens将在年内发布多款汽车产品,同时也在研发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应用的8兆像素CIS解决方案,预计 2023 年量产。 Frost & Sullivan 编制的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汽车独联体零部件的出货量和销售额将达到 4 亿台和 20.2 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独联体销售额的 5.2% 和 11.3%。 市场研究机构估计,2025年全球汽车CIS出货量将达到9.5亿台,价值53.3亿美元,分别占全球CIS销售额的8.2%和16.1%,出货量CAGR分别为18.89%和21.42销售价值的百分比。 越来越多的智能驾驶应用将成为CIS零部件的增长引擎,就像高端智能手机对多摄像头模组所扮演的角色一样。目前,一辆高端汽车通常配备10多个车载摄像头。2022年推出的新车型中,理想X01将配备12个8像素汽车摄像头,蔚来ET7将配备7像素摄像头和4个3像素高感光环视摄像头。Xpeng G9 将配备 9 个摄像头,包括 8MP 前置摄像头和 2.9MP 后置摄像头,Hozon S 将配备 13 个车载摄像头。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每辆车所需的车载摄像头数量可能会达到 12 个以上,对于 L3 车型甚至更高。考虑到 CIS 零件约占车载摄像头成本的一半,供应链消息人士称,随着制造技术的成熟,许多汽车 OEM 已经开始更倾向于从当地供应商那里购买 CMOS 产品。 有业内人士称,虽然本土车规级CMOS的研发相对国际厂商来说相对较晚,但本土研发的相关技术并不薄弱。此外,本地制造商还享有本地化的生产控制和本地语言优化的服务系统的优势。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智能能源汽车市场,国内独联体供应商将充分受益于蓬勃发展的行业。 除了Smartsens,包括GalaxyCore、WillSemi/Omnivision在内的其他国内主流CMOS供应商也纷纷进入汽车CIS供应链,与市场领先地位并驾齐驱。据悉,GalaxyCore 的 CIS 产品已进入行车记录仪、360 度全景摄像头和驾驶舱监视器的供应链。 Omnivision 于 2005 年开始量产其首款汽车 CIS 芯片。现在提供从 300,000 像素到 8.3 兆像素 CIS 芯片的完整产品线,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例如传统倒车雷达、行车记录仪、电子产品后视镜、360 度全景视频系统、ADAS 设备和驾驶员监控系统 (DMS)。 豪威科技近日在其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其8兆像素汽车CIS芯片已开始量产,并已启动相关出货。该公司为其 8 兆像素芯片收到了更多设计插件,这将导致出货量和销售额稳步增长。 Omnivision 认为,智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将使每辆车的车载 CIS 芯片数量从目前的 1 到 2 个增加到 10 多个,这将使 CIS 供应商能够在 ASP 上获得显着提升和出货量。对于豪威而言,汽车领域将成为其仅次于手机的第二大应用市场。 系列其他请关注芯媒。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