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管理逻辑 好了,进入正题。
那些夸夸其谈、林林总总所谓营销妙招,就当作茶余饭后休闲看看吧,要真正掌握科学的营销逻辑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我把它总结为营销管理“纲要”——“一纲三要”。): 以系统营销管理理论为纲。
系统的学习营销管理理论,你得自己去看书学习,市场上营销书籍门类众多,但大多不成系统,建议你去借阅一套大学时的教科书。不明白的我可以结合企业运营中的实际情况帮你分析。

学习是自己的事 一要具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二者合一的思维惯性。
先说自下而上,这是一个决策的过程。我们常听说“定位”的概念,人人都明白这个意思,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最好,为什么呢?因为你缺乏一种逻辑思维,准确的说,定位即“选择目标市场”,而“选择目标市场”的前提是“市场细分”。什么是市场细分?就是你要为你能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选准某一类目标消费者。凡是不研究特定消费群体的行为、心理、习惯等等,你的产品就做不好,你还要最大化挖掘产品的价值与附加价值,找准诉求,根据推广目标制定运营方案,组建团队,建立保障措施等等,那么所有的流程都是有的放矢,这是科学的东西,不要无所谓。 为什么毛主席老人家能创造出世界上最牛的广告语:打土豪,分田地!看看,六个字,目标精确,诉求精准,直达人心。这就是劳苦大众需要的啊!大家一起干吧,自己翻身当主人,自此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势不可挡。他老人家不需要学什么德国佬的那一套,他也看不上,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老人家的逻辑思维能力无人能比。 自上而下,这是一个执行的过程。根据既定的决策,形成具体的执行方案,层层落实,这个很好理解,但做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这里篇幅有限不细说。 重点提一下,为什么我要强调这种“思维惯性”,要记住我这句话:“营销是非常科学的一门学科,你可以把它做成艺术化,但自始至终的一切营销举措都是逻辑性非常紧密的。”长期按照这种逻辑行事,就能塑造自己的惯性思维。

培养思维惯性 二要把握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其实我前面提到过,如果你是营销管理者,你必须要掌握系统知识结构,要高屋建瓴,要清晰的了解战略层面的目标。比如说,你带领团队热情爆发的奔赴市场,辛幸苦苦打拼大半年,突然发现,你的对手有更好的替代品问世,或者你发现与你相关的政策性死亡,又或者企业的资源最终不足以支撑你的市场开拓,你会不会以头戗地,高呼:悲乎!天亡我也?! 也罢,即便你不是负责人或者高管,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如果你没有一点战略意识,你所服务的产品、品牌抑或企业,一旦遇到瓶颈你又何去何从呢?不要老是琢磨别人的金点子了,从战略的高度,想一想战术的运用,你做什么都会有底气。

没有差劲的员工,只有差劲的主管 三要分析目标与内容的关系。
这是团队主管必须掌握的一项营销管理技能。我过去带队伍时就很反对顿不顿以没有完成业绩为由辞退员工。在我的观念中,任何员工只要不违法不违纪,都是可用的。业绩的责任不是员工的,是团队主管的。打个比方,年轻时我曾经负责一个媒体项目的运营,熟悉这类业务的人知道,这种工作有很强的公关因素,低能的主管只会把业绩目标分配给每个人,有经验的主管也会帮助员工去分析总结。我也会给员工定目标,但不仅仅是业绩目标,对很多公关能力不强的员工,目标一定不是死的,今天我让你去拜访3个客户,你能与客户见上面就是目标,达成了你就是优秀的,明天我给你3个客户,客户能听你介绍你的产品,你就达成了你的目标,你能把客户的需求和意见准确的记录下来,那我就认为你超额完成了目标,我就要嘉奖你。为什么这么做,我经常嘲笑那些指望基层业务人员一锤子就敲定了买卖的人,不说你会失望透顶,最后你可能疯掉,认为全天下都没有你想要的员工,想要的大才!而我的员工都是人才,他们替我带回来客户的基本信息,带回来客户的需求,带回来客户的具体意见,给我接下来对客户的重点筛选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每天看见我的员工,我都打心里欣赏他们。 好像说的废话有点多了,老婆听睡着了…… 唉,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下次要听,你得求我!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