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演员马天宇发了一条微博,是吐槽常用软件“杀熟”这件事的。马天宇称明明三千多的票,点进去变成六千多,最后变成了一万多,吃相有点难看,气不过的马天宇还在自己的评论区评论了一句垃圾。

随后马天宇删除了这条微博,可能是怕带来不好的舆论事件,所以就删除了这条微博。虽然马天宇删除了微博,但是“大数据杀熟”这个话题却打开了网友们的话匣子,纷纷表示自己都被大数据“杀熟”过。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确实会给我们大家的生活带来些便利,但“大数据杀熟”真的很令人气愤了。

所谓“大数据杀熟”,顾名思义平台通过收集你的使用数据、搜索记录、平台使用行为习惯而做出的一些“区别对待”。 你使用得越多,那你享受同等服务需要支付的费用却是越高的。一般来说,如果我们经常光顾一家小店,店主会让一点小利给到熟客。但在互联网的世界却是反过来了。 马天宇的“大数据杀熟”从三千多到最后的一万多,说实话确实“杀”得有点狠了。网友们也纷纷分享了自己的被“杀熟”的经历。例如,机票杀熟。经常一个app里购买机票,让别人帮忙查了一下同样的机票,价格却低了不少。

会员杀熟,同样的app,同样的商品,会员显示的价格比非会员的高,但充值会员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又会一些的,反而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不免有点本末倒置。还有手机型号的“区别对待”,最主要的就是苹果和安卓机型的“区别对待”。 “大数据杀熟”问题能够引起大家的广泛讨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真的很常见。这次马天宇发微博吐槽自己被“杀熟”,网友们纷纷表示:马天宇就是自己的“互联网嘴替”,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大数据杀熟”在一定程度上是侵犯了消费者的一些合法权益,然而有时候只有舆论的声音足够大的时候,相关的情况才有可能被缓解。马天宇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一言一行也会被无限地放大。

也正因为如此,在一些需要发言的时候,有的有着影响力的人会不敢言,但马天宇却敢于发言,这在某些层面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有些问题,总要有人先说出来。敢于发声,马天宇也不是第一次了。 文|随想 图|网络【侵删】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