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银行工作,哪怕不是做一线做销售类岗位,也会有一些信用卡之类的小任务,因为金融行业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全员营销”,希望每位员工都能给银行创造更多的收益,美其名曰“大家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收入”,但实际上是为了压榨所有员工的人脉资源,尽量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在上级行的业务排名里面靠前,领导有面子,大家的年终奖也能更多一些。

入职后,就开始有各种存款、信用卡、基金、保险、贷款、理财等等业务任务,因为我在这个城市里面没有太多人脉,自己家也没有很有钱的亲戚能帮上忙。当时走在大街上,就感觉谁看起来都像一张信用卡,谁跟我讲个话,我都巴不得他来找我开卡存钱、买理财。任务完不成的时候,还可能被领导强制自购,我入职第二个月就被领导要求买一万块钱的基金,因为她马上到考核期,不卖给客户就得大家自购,我刚入职也不懂反抗,更没有胆拒绝,自己还没有钱,只能找一个亲戚借了一万块钱顶上,并且答应了亲戚半个月就还给她。 买的时候,领导信誓旦旦地说,这个基金肯定能涨,不会亏的,但是半个月的时候我赎回这个基金的时候发现少了500多块,可能是扣的手续费加亏损的部分。这个钱又只能我自己补上,还搭上了一个人情。

上篇文章里提到,我入职后的第一个月就莫名其妙地赔了5000块钱,还是同事借给我的。我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500元,当时是跟同学萍萍一起合租的,这个合租不是我俩租了一套房,而是我俩租了一个群租房其中一个带厕所的主卧,一个月租金也要550元,那时候还算比较便宜的,但是卫生条件不好,5家人共用一个冰箱和厨房,房间经常有老鼠出没,我的鞋跟和耳机线也经常被老鼠啃破。然后我每天都要6:30之前出门,坐一小时公交车,赶到7:30之前到上班的网点,每天下班也不是对外公示的5:00,下班后,我们还需要清点系统和实物现金、凭证,给所有的单据摆好顺序用打码器进行打码、开夕会总结工作、等待钞车来接钞,这些全部弄完也差不多得晚上七点才能完事。基本每一个月能有4天左右的晚上下班后,去上级行里进行业务、合规培训、考试之类的,这种时候基本都得晚上8、9点才能下班回家。 可能是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也可能是因为我是农村长大的,比较能吃苦,当时都觉得这些早出晚归、住的环境很差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挺心疼我赔了5000块钱,这个钱还是我在当年10月底的时候收到5000块新人补贴的时候,才还给同事的,同事们人都还挺不错,当时我们有保险销售任务,会引导那些存定期的阿姨叔叔们把钱存到保险里面,我当时对保险挺不认可的,老觉得是在骗别人钱,然后我话术也不熟,所以业绩很不好,一旦有目标客户,我都是推给老同事们搞定,其他几个老同事会把他们销售保险的奖金跟我们新人平分,还是挺感动的。

其实从赔钱事件过后1个月,我就开始习惯了当小柜员的生活,每天漏出8颗牙,微笑服务做得特别到位,就不允许自己再犯错,所以每次总部派来暗访的“神秘人”都没有挑出来过我的毛病。 有一天挺热的,因为网点门是西向,所以狭小的大厅挺热的,来办业务的客户也不多,有一个经常来办转账业务的男顾客,大家对他也挺眼熟的,他基本每次来办业务都排队排到我面前,办完业务后,又返回到我面前,递给了我一张没有填写的存款单,我正纳闷呢,他指指存单背后,我看他写了一行字“你有男朋友吗?”,我当时有点懵,虽然当时还单身,但是性格属于比较害羞的,也不想跟陌生人讲自己的私事,就直愣愣地跟他说“我上班呢,不回答个人问题”,他就走了。 同事们一下午都在查看这个顾客账户的资料和账户,八卦他是哪里人,有多少资产……心想,这个事情大家笑笑就这么过去了,谁知道快下班的时候,发现他在门外等着,大夏天的,他还光着膀子,这样的形象对于我这样的“金融白领”自然是接受不了的,这个想都不用想,我就跟同事们说了自己有点害怕一会出去不知道怎么避开她,一个性格爽朗的、年龄比我大十来岁的同事决定替我出头,她直接先出去跟他说“我同事已经结婚了,娃都有了,你别等了哈,免得尴尬”,这才替我解了围,从那以后,他就再来办业务都没有再排在我面前过,来办过几次业务后就基本都不再来我们网点了。

我入职第3个月时,上级的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招聘,我本来想试着投一下简历的,结果人事直接驳回,说只有当柜员一年后才有资格应聘。 我本来想安安稳稳数够一年钱再做打算的,没有想到,我在做柜员的第8个月的时候,被行领导喊去谈话,问我愿不愿意做综合部行政文秘,原来是一起进行的那个研究生同事她离职了,需要一个踏实稳重的人顶上,当时一起进来的应届生,也只有我跟另外2个人在一线,其他人要么离职了,要么因为有很好的背景关系,在底层体验了3个月都被调到职能部门轻松的岗位去了。我当时也以为自己又撞大运了,居然不用等一年就脱离了数钱的苦海。 其实在前台当柜员的日子,有很多辛苦和困难,但是也有好玩的事情,综合来看我在银行的十年,只有做柜员的那8个月是最轻松的。 行政文秘的工作比柜员的压力会更大,银行的行政文秘都做些什么事情呢?下篇文继续给大家讲述。 (文章内容一部分是我的亲身经历,一部分是前同事们身上的事情,如有雷同、纯属虚构)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