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社区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数据作恶时代,比预期来得更快
2022-7-18 10:09| 发布者: 一切随缘| 查看: 5344| 评论: 13
微富网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摘要 : 最近几年,大数据是一个相当热门的概念。在和AI等新潮技术结合后,它更是时常出现在各路互联网厂商的营销文案中。借助它,科技企业为我们描绘出一副技术改变世界、每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被无微不至满足地满足的美好世 ...

最近几年,大数据是一个相当热门的概念。在和AI等新潮技术结合后,它更是时常出现在各路互联网厂商的营销文案中。借助它,科技企业为我们描绘出一副技术改变世界、每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被无微不至满足地满足的美好世界。


然而,科技发展史告诉我们,技术通常都有两面性,在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可能会在某些方面产生负面效果。大数据也好,AI也罢,同样不能摆脱这个规律。而且,它们的负面作用,已经在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了。


给棋牌游戏玩家推送借贷广告


实际下,写这篇文章的契机,源于小雷最近的一次游戏体验。我们都知道,棋牌类游戏一直拥有不少的拥趸。而且,这类游戏开发难度小、性能要求低,还天然拥有大量潜在用户。小雷当时打了几把斗地主,几轮刺激的加倍、抢地主,一把梭哈后,平台赠送的金币很快见底。


对于想要获取更多金币的玩家,平台贴心地提供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氪金,购买金币,适合财大气粗或者输红了眼的玩家。另外一种也是熟悉的互联网模式——看广告换金币,这当然也无可厚非。只是,小雷仔细看了几轮广告后,惊讶地发现,大部分广告都是借贷类型的。广告的形势很多样,但主旨都是一个:借钱很容易、借钱好处多,快来找我借钱。



大数据作恶时代,比预期来得更快

(图源手机App截屏)


说实话,如果平时看到借贷类广告,小雷不会很感到奇怪。但如果在某个场景里总是精准推送借贷这一类广告,好巧不巧,这还是个棋牌游戏平台,就很容易让人怀疑是大数据的力量了。


对棋牌类游戏心存芥蒂,说白了还是因为它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是赌博这一违法活动的温床。其实,进入互联网时代,市面上不少来路不明的棋牌游戏,实质上都是网络赌博的载体。它们中伪装成金币的筹码,实际上是和真实货币形成隐射、可以相互转换的。


对于正规的棋牌类游戏平台,没有必要将它和赌博等同起来。只是,当它和精准的借贷广告连接起来时,所产生的“概率叠加”的现象,就难免让人浮想联翩。游戏平台和广告商至少有一方认为棋牌游戏玩家和借贷用户是高度重合的。


大数据不作恶?有点难


以上起到的大数据力量的案例,还是比较隐蔽,可能不是那么有说服力。但我们还能找到更多用户被大数据侵扰的痕迹,比如说大数据杀熟、算法沉迷、推荐信息茧房等。


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大家应该不陌生了。早前有关部门出台了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互联网平台的杀熟行为,而各大互联网巨头也都承诺不会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大数据杀熟明面上可能消失了,但隐形的杀熟现象依旧非常普遍。


以小雷个人的经历来看,目前主要杀熟的方式是优惠券。一般来说,不同用户看到的商品价格是一致的,但能否能领取到优惠券、能领到多大金额的优惠券等,不同人的情况可能天差地别,最终为商品付费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很显然,这也是一种大数据杀熟的方式。



大数据作恶时代,比预期来得更快

(图源新华社视频截图)


比如外卖平台,小雷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同时用几个外卖账号,哪个号优惠券金额大用哪个、哪个号会员续费便宜用哪个。


时间杀手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爆炸式的信息增长,互联网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把用户留在平台上。而互联网内容公司则需要用各种手段来让用户不断停留在内容上。


以现在很多的短视频平台来说,时长较短的视频没有进度条功能,时长稍长的视频的进度条颜色很浅。有的短视频平台,甚至取消了长视频App中常见的滑动调节音量、亮度快捷手势操作,上下滑动直接变成了切换到下一个视频。总之,这么多骚操作,就是为了让用户在视频平台上消磨、投入更多的时间。


信息茧房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少人会感觉到算法推荐的内容越来越匹配自己的喜好。但长远来看,这并不是好事。它本质上是利用大数据识别出目标人群,然后根据年龄、性格、价值观等多重因素进行更加细化的分类,从而推送高匹配内容。久而久之,用户难以获取到全面的信息,以至于困在信息茧房中而不自知。


互联网出现和发展之初,很多人对它大加赞赏,认为互联网消除了物理空间的隔阂,让信息流动速度得到指数级的提升,进一步消灭信息差,从而消灭信息茧房。但现在来看,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互联网技术同样可以走向加厚信息茧房的方向。


隐私泄露


大数据的基础是海量的数据收集,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收集大量的个人用户信息。但如果这些数据保存或利用不当,产生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近几年,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比如剑桥分析公司通过Facebook窃取了8700万用户的私人信息,Google+平台存在的漏洞导致近5000多万个用户的信息面临泄露风险,国内一家大型酒店集团5亿条个人信息被放在暗网上售卖……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曾是远古互联网时代的一句名言。但说这句话的人,估计怎么也想不到未来的互联网时代,没有任何人的信息数据是安全的。


抵抗大数据作恶,用户能做的不多


大数据本质上只是一种技术,至于发挥正面还是负面效果,终究还是得看怎么用。而大数据作恶,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商业利益考量战胜了用户权益保障。理论上说,用户拥有选择商家和服务方的权利。


但现实中,随着互联网服务的聚合乃至垄断,我们的衣食住行、工作生活等方面和互联网的连接,都掌握在少数互联网巨头手中。用户的选择权并不存在,用脚投票也就无从谈起。


中学阶段的经济常识就告诉我们,市场调节失灵时,就需要宏观干预。对付贪婪的巨头,最有效的手段是监管,让作恶的成本超过作恶的收益。Facebook的剑桥事件,最终以Facebook认罚50亿美元和解暂告一段落;谷歌为Google+相关诉讼支付了数千万,因cookie不当利用被开出1亿欧的罚款。


实际上,国内监管部门相应的手段也在不断增强。去年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今年年初,《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公布,明确禁止杀熟、算法歧视等现象。从去年到现在,国内多个部门进入数家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调查其涉及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当达摩克利斯之剑持续悬在头顶时,相信大数据作恶会被有效遏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123462623 2022-7-18 10:16
(科技发展史告诉我们,技术通常都有两面性,在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可能会在某些方面产生负面效果。大数据也好,AI也罢,同样不能摆脱这个规律。而且,它们的负面作用,已经在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了。)我們的萬物互聯已在無底線上正盛行。
引用 巴翻飞泪 2022-7-18 10:16
大数据没错,错的只是一些人毫无底线的随心所欲。
引用 123459708 2022-7-18 10:15
大数据让坏人掌握了。
引用 沐涟徘 2022-7-18 10:14
所谓的大数据就是监控每一个人,看你每天都在干什么说什么想什么,细思极恐!
引用 佬恭1 2022-7-18 10:14
在强权面前,科技再发达也是没用
引用 闽中主人 2022-7-18 10:13
赋红码就是典型代表!
引用 自我拉扯呀 2022-7-18 10:13
问题不在于大数据的本身
引用 maoguoan_wh 2022-7-18 10:12
以前问科技有没有国籍?现在问科技有没有良心?其实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过去他们用棍棒抢劫,现在他们用鼠标抢劫。以前要踩点儿,现在你自己注册
引用 1000210 2022-7-18 10:11
大数据本不会作恶,是管理大数据的人在做。
引用 亦文亦武真豪杰 2022-7-18 10:11
资本们雇佣了最专业的技术人才,设置出了最严密冷血的运作规制,然后,笑看韭菜入坑。
引用 奇迹fg 2022-7-18 10:10
大数据杀熟我也碰到了,前几天我跟朋友在美团订房,我们面对面坐着同时打开美团看同样的房型,他的价格直接显示是268,而我的却是318,用券后是298。
引用 方大同先森 2022-7-18 10:09
[抠鼻]我和朋友讨论买车的事情,现在三天两头能接到卖车的电话。
引用 不留鱼地范 2022-7-18 10:09
2017年,我在深圳福田区中心某知名超市购物,一根3.8的葱被收了38元(后来回家才发现)。2020年春节,我在小区旁边另一知名便利超市购物,2-3样商品被标低收高,更离谱的是,回家后找出前几日的小票,发现这居然不止一次了!你们觉得这是巧合吗?这背后是什么人在做恶?可以如此精准抢劫?

查看全部评论(13)

联系我们 搜索

联系我们

对话产生契机,讨论收获惊喜, 只为成就无限创举

湖北省 武汉市
汉阳区龙阳大道龙阳大厦A座1419

欢迎来这里一起喝喝茶,
聊聊你的产品。

+86 139 9777 1122
(9:00AM-6:00PM)

代理合作请联系本号码
业务合作请点此处

洽谈合作
admin@vfuw.cn

共享万亿级市场
工作日24小时内回复

加入我们
jiangheng@vfuw.cn

我们欢迎每一个对设计怀
有疯狂激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