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要上考场了,如果要问有没有能迅速提分的方法,那非作文莫属了!
素材全靠编,字数全靠凑,以通篇流水账的文笔,直线打击判卷老师的阅读兴趣,这样果断不行! 不用担心,写作高分技巧+作文热门素材 小编已经帮大家整理好了,背下来就能用。
作文高分技巧 01 文章开头
1.引用名言开头 这里强调的是:作文中的引用部分最好采用是教育类名言,如“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师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开始,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育原则。”
立意如果能从教育的角度切入,比较容易获得评阅者的好感。
2.举例开头
举实例作为文章的开头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例子可以是给定材料中的,也可以是被多数人熟知、材料以外的内容,但一定强调事例本身的说服性、典型性。
在语言上要尽可能做到形象生动、内容精练、举例典型、直入主题。
3.开门见山 直接点题
示例:以“教师,奉献的职业”为题的议论文开头
教师职业就是一个奉献的职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奉献是一种精神,奉献是一种品质,奉献也是一种追求。奉献正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直接点题)
02 文章主体
主体写作,指对文章中间部分具体内容的组织和编排。议论文结构中常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论点的形式。运用这些结构写作时,需要清楚确定分论点的方法及其具体段落的拟写方法。
1.分论点 (1)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常见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分论点之间可以形成并列、递进、对照关系; (3)分论点可以引申发挥,但符合材料内容; (4)分论点和总论点之间是从属和支撑的关系。
2.具体段落分析 (1)可以用具体事例来论证:如真人真事、故事、新闻报道、教育案例等。 (2)可以通过引用来论证:如名言警句,领导人讲话,校训,歌词,广告词,教育口号等。 (3)可以通过说理来论证:如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各门学科的理论、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和成语等。
03 文章结尾
平时经常用“凤头猪肚豹尾”六个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这句话当然也适合教资文章的写作。
教资文章的结尾部分要响亮有力、言简意赅,要有一个响亮有力“豹尾”。结尾要求将该论述的问题论述清楚、透彻。所以建议结尾以概括、总结、点题为主。
拿下这些作文热门素材 1.张桂梅和大山里的女孩们
云南丽江华坪县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招收的主要是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无法继续求学的山区女生。华坪女高建校12年,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2019年高考,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到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一个人,坚持十几年,在大山深处办起一座免费女子高中,1600多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改变了人生。这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云南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做到了。
2.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民国时期有这样一位教育家,出身书香世家,学富五车,留洋海外学成之后却放弃高薪光鲜的大学教授职位,投身于平民教育的普及当中。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郊外的晓庄创办了一所师范学校。为了办好这所学校,他把全身心、全部家产都投了进去。希望从乡村教育入手,寻找改造中国教育和社会的出路。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3.陈立群:支教扶贫,一片丹心
陈立群退而不休,拒绝百万年薪,来到国家级贫困县中学任校长。他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设立陈立群奖教金,大力培养教师队伍;自费资助贫困学生,用心哺育祖国未来。他用一片丹心走出教育扶贫路,用爱与责任呵护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4.于漪: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
自打从教那天起,于漪就有明确的使命追求。“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是她终生奋斗的目标、始终不变的精神追求。“我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崇高的信仰,推动着于漪一步一步攀登上教育的“珠穆朗玛”。
5.身处逆境,豁达洒脱 苏轼
谪居黄州期间,凄风苦雨中的苏轼泛舟赤壁,在清风、明月之中,超越了失意和悲伤,参悟了水与月的辩证法,捕捉到“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本真,最终彻底顿悟了生命的真谛。跳出心灵炼狱的苏轼开始尽情享受“清风”“明月”......苏轼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委靡消沉,而是寄豪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身处逆境而豁达洒脱,随缘自适,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我们也要乐观驱散阴霾,用旷达解读挫折,永远保持理智与乐观。
6.在苦难中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 史铁生
命运许多时候是不公平的,史铁生因故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他摇着轮椅,徘徊在荒芜的地坛。他想到过 去,想到现实,想到母亲,想到生命,想到欲望......挣扎、求存和奋斗战胜了绝望、懦弱和苟且。最终,他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生活,对“什么是生命”“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等问题做出了哲学的思考和回答,用残缺的人生写出了最智慧的文字,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7.刺股悬梁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8.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2、业精于勤而毁于随。——韩愈
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4、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5、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愉快和美地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7、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8、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9、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行。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是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的。——凯洛夫
1.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灾难面前,不可追求“独善其身”。)
2.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蔡锷(勠力同心,战“疫”必胜!)
3.挟一往无前之志,具百折不回之气。——蔡锷
4.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吴玉章(疫情中,在各个岗位各条战线的诸多工作人员都是对这句话的践行。)
5.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磨难是人生的常态,要以平和心态对待之。)
6.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也必然没有过不去的疫情……)
7.今天的大陆,有的人很有权力,有的人很有财富,有的人很有知识,有的人很有名气,可他们普遍没有一样东西:良知。——金庸(可用于批判疫情中种种的“无良之人”。)
8.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汪曾祺(疫情之下,家人可长时间相聚一室了,但心态可能远没有汪曾祺笔下那般闲适。)
9.最渺小的人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人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路遥(下者窃名,上士忘名。)
10.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黑格尔(幸运的是,我们中国,有!)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