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神奇的年代,哪个旮旯一不留神都能窜出个网红,譬如近期负责霸屏的环保型流浪大师沈巍。有人点赞,有人贬损,更多的人是蹭热点的消费。在太极大师被业余散打锤成歪瓜裂枣现了“伪大湿”原型之后,人们终于欢天喜地迎来一位貌似货真价实的大师。 
经济学称之为:供给满足了需求。所以形成了大流量的消费。沈巍先生是不是真大师?见仁见智。而沈大师是如何满足受众需求摇身一变成为大V,却有一些探讨的余地。 武侠作品总要有一种角色设定,要是没有就仿佛作品本身的任督二脉都还没贯通。在黑恶势力上门踢馆,一众大侠被揍得东歪西倒的生死时刻,原来在洒水扫地喂马劈柴的某位路人甲突然出手。谈笑之间,黑恶分子灰飞烟灭抱头鼠窜,完事之后挥一挥衣袖,依旧洒水扫地喂马劈柴。这种路人甲,有一个名号统称为“扫地僧”。 谁没有过希望自己成为扫地僧的念想?那么的有种、有料,还有趣。连马云老师在阿里用的名号,都是“风清扬”——典型性金庸武侠扫地僧。 而流浪大师沈巍,某种意义上就是向受众供给了仿佛一名扫地僧的存在。这活可不是谁都能接,人家扫地僧自带KPI,技术含量超高。 
首先,你得视一切功名利禄为粪土,还要做到知行合一。扫地僧从来不屑当什么住持、帮主和掌门人,不到危难之际,就纯粹一打杂路人甲,逍遥自在四体勤快。而沈大师,儒家典范诸葛先生门徒,自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放弃体制铁饭碗,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环保之旅,而且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风餐露宿,读书看报,献身环保,关键还不接受施舍和打赏。光凭这种气概、这份洒脱,就能让为了生计饭碗如履薄冰、为了权色财气苟且营役的大多数佩服的五体投地; 
其次,你得有过硬的本领,平时不显山露水,一出手即扭转乾坤。这方面扫地僧就不用多说了,人家出手PK的都是代表邪恶势力的顶尖高手。而沈大师,则不得不说占了点小便宜。“传承儒家思想、搬运古籍知识”这种路数,如果由衣冠楚楚佩金丝眼镜的教授来做,十有八九门庭冷落。但如果一个衣衫褴褛的拾荒者对“战国策”、“左传”等古籍侃侃而谈,就很容易一炮而红。依惯性思维,拾荒者?斗大字不识一筐吧。一个有文化的拾荒者,不是世外高人还能是什么?_? 第三,也是最关键一点,你得把评判标准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扫地僧是超人般的存在,早把外界的褒贬评价置之度外,活出一副“爱谁谁”的潇洒自在。而沈大师这方面也颇具几分风采。环保意识或多或少谁都有点,但为了践行某个环保理念不惜单位劝退、家人反目、朋友唾弃、路人避之不及(走红之前)的,不是千古一人也是凤毛麟角。禅宗有个说法叫“万人敌”,一万个人站出来反对,也还是要那么干。轴成这个样子的,也配得上一句“大师”了吧。 
最后,网红之后,不知沈大师是否还能保持自己的原生态,各位看官拭目以待。毕竟大师已经很不容易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获得了无数灵魂的点赞仰慕;热闹过后,无数灵魂又回到日常生活里,继续活出那个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