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近年来,安丘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和充分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的展思想,夯实主体责任,完善设施网络,丰富产品供给,拓展文旅空间,稳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作用日益显现,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镇村。市文旅局将通过安丘文旅发布推出争创“山东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专题。今天介绍的是安丘市辉渠镇文化建设相关情况。 百泉之乡 人文辉渠 安丘市辉渠镇 一、基本情况 辉渠镇位于安丘市西南山区,地处泰沂山脉东麓的延伸部分,境内山清水秀,自然景观众多,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享有“百泉之乡”的美誉。境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小镇”。近年来党委镇政府依托自身优势,立足山区特色,扎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辉渠镇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宜居小镇、中国生态镇、中国美丽田园、“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强镇、文明镇、乡村振兴“十百千”创建工程示范镇、绿色能源示范镇,潍坊市十佳产业发展示范镇、全域美丽幸福河湖镇等荣誉称号。

二、重视文旅建设 营造良好氛围 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纳入《辉渠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按阶段有序实施和开展。每季度召开一次文旅工作专题会议,将文旅工作列入乡镇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2022年安丘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挥辉渠镇生态资源、特色农业优势,打造区域旅游中心,辐射带动石埠子镇、柘山镇、吾山镇,形成“1+3”的旅游带动发展格局”,按照这一要求,按阶段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突出抓好“一节、四块、多点、全域”,全力打造西南山区的区域旅游中心。同时将文旅工作纳入辉渠镇千分考核制,加大对各社区以及村的文旅工作考核力度。综合文化站年度人员经费、业务活动经费和日常工作运行经费连年增加,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

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的宣传工作,通过拍摄短视频、转发抖音,打造网红打卡地、创作镇歌、旅游宣传片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今年五一黄金周,辉渠镇张家六村的千年流苏更是登上了央视新闻,引发了省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辉渠并走进辉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聚焦基础设施提升 倾力打造文化阵地 今年以来,辉渠镇锚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一五四一”工作思路,以“基层基础提升年”为有力抓手,立足于“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初心,聚焦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倾力打造文化阵地。计划投资200余万元,重新打造符合新时代潮流、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综合文化服务站和游客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辉渠镇综合文化服务站约500多平方米,设有乡村书房、文体活动室、儒学讲堂、书画室、棋牌室、特色风景和特色产品展览室等多个功能室可供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其中乡村书房藏书上万册,面积可达200平方米,建成后将定期组织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朗诵活动。乡村书房内建有学习强国线下学习空间站,儿童阅览区,电子阅览区,以及舒适的学习办公区,可为辖区内的中小学生提供课后优雅的学习阅读环境,也为其他想充电提高的群众提供了最佳场所。乡村书房一周七天开放,免费借阅。


文体活动室可排练舞蹈、合唱、也可练习瑜伽,周末亦可组织亲子活动。儒学讲堂将定期组织开课,是校外的复兴少年宫,在这里孩子们可学习国学知识,学习剪纸,学习绘画、书法以及剪纸工艺等。书画室可供书法绘画爱好者在这里练习创作。院内也设有室棋盘桌,可供我们老年棋牌爱好者在这里娱乐。综合文化服务站设备配备齐全,各种乐器、音响、服装、道具都可无偿提供使用。新建游客服务中心设有游客咨询服务台,特色景点展览介绍墙、电子宣传屏,游客休息区以及我们的特色产品展示区,游客在此处歇脚的同时,可以驻足了解我们的特色风景,倾听我们的镇歌,亦可带走我们的产品。


院内设有小广场一处,可以在此排练节目或者组织其他室外活动。院外的有子广场面积可达1000平方米,灯光,篮球场以及其他健身器材配备齐全,且设有公共厕所,附近群众以及文艺队伍定期在这里开展各项文化活动。辉渠镇综合文化服务站预计将于九月底前完工,建成后将全天候对外开放,真正做到尽心竭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文化惠民带来的无穷乐趣。

四、文艺队伍稳定活跃 活动开展丰富经常 辉渠镇综合文化服务站现有从业人员5名,其中专职图书管理员1名,今年以来,又招募了两名公益性岗位,将服务于我们的乡村书房以及其他活动室,例如教授书法、剪纸等,亦可为孩子们提供免费的课后辅导。文化站长大学本科学历,热衷文化事业,善于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各村开展了庆元旦文艺演出、春节年会演出、春节送春联、元宵喜乐会、三八妇女节文艺演出等,策划了“第十二届桃花节会活动”以及辉渠镇“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七一文艺晚会,同时办好“一村一年一场戏”,让群众在展示自我中获得幸福感、提升满意度。






辉渠镇现有文艺队伍26支,积极活跃且热情高涨。今年以来对接文旅部门为各文艺队伍申请威风锣鼓8个、演出服及礼服20余套,音响一套。积极挖掘培养业余文艺骨干和乡土文化人才,在组织各类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每个行政村都配备了村级文化管理员,服务于各村文艺队伍、乡村书屋等。充分发挥和挖掘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作用,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核酸检测以及其他各类活动的开展,定期帮助农户进行直播带货、拓宽销路、增加收入,受到群众广泛的认可及好评。




五、铸造良好文化生态 持续擦亮节会品牌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近年来,辉渠镇巧用万亩桃园这个旅游品牌,以花为媒,以节会友,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民、旅游兴业、旅游强镇的成功之路。


辉渠镇落鸦石村向来有“东方桃海”的美誉,每逢清明时节,举办桃花节会,组织开展休闲采摘、农家体验、天路健身等系列主题活动,让游客融入自然、走进生态,打造具有辉渠烙印的“节会品牌”,“安丘辉渠桃花节”被评为“潍坊市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年游客接待量达到60万人次,带动增收达2亿多元。截止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中国(安丘)辉渠桃花节十一届。





桃花节的成功举办,对于宣传安丘的精神风貌、人文底蕴,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旅游经济,打造安丘乡村旅游振兴的新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李左车文化,投资100余万元修建李左车纪念馆,使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老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现已成为雹泉旅游景点。每年山会定期举办李左车文化节,邀请市京剧团、庄户文艺演出队等为广大群众奉献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与之相媲美的还有每年农历三月三的留山庙会。每到这一天,留山周边十里八乡的人携儿带女,呼朋唤友,来此烧香磕头,祈祝家人安康。停车驻足,踏青登高,游逛庙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整个庙会内外,场面异常热闹,当地小吃,小商小贩,卖草纸的,写黄表的,兜售小工艺品的应有尽有,吸引着一大批观众来围观捧场……


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传承发扬红色精神 (一)加大资金投入、挖掘保护传承保护与开发好传统、红色文化既是一种历史责任,更是一种时代担当。辉渠镇高度重视传统、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不断加大保护力度,镇财政投入传统、红色文化建设经费连年递增,按项目所需专款专用,投资4.2亿元,在留山打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馆,建筑面积1.2万㎡,展馆面积3000㎡,是国内第一个全面完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馆;投资1000万元,对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下涝坡、西沟、黄石板坡等村庄进行保护性开发,对村内老建筑进行适当修缮,维持古村的整体风貌,加强古村的文化建设,共打造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个、红色文化特色村1个、传统古村落12个。投资800多万元,修缮了李左车纪念馆、黄石板坡战斗遗址,在党委五楼打造了政德教育室,形成了以党委为中心,留山红色教育、峰山红色旅游、雹泉红色社区、温泉传统村落四位一体的红色文化辐射带,每年来参观、瞻仰、凭吊和旅游3万多人次。


(二)发挥阵地作用、加强教育培训辉渠镇持续加大红色阵地影响力,按照“开发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创建红色品牌”的思路,挖掘整合红色资源。在党史教育馆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围绕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锻造形成的36种伟大精神谋篇布局,采取大背景、小故事的解说形式,生动鲜活地构建起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发展的"精神谱系"。为达到“沉浸式”的参观教学感受,建设了800㎡的实景课堂,以真人实景表演的形式再现数个革命故事,通过声光电技术,营造教学实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身临其境悟思想、检党性,坚定理想信念。每年都有上百家机关、团体、高校等单位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逐步成为辉渠镇乃至安丘市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和红色名片。近年来,通过留山党史教育基地、黄石板坡战斗遗址等红色阵地举办各类活动300余场,培训党员干部群众15万余人次。


七、立足山区特色 发展全域旅游 辉渠镇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赋予了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近年来,辉渠镇充分挖掘山区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培育了一批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了以游兴村、以游强镇、以游富民,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活水”。辉渠镇古称汇渠,自古以来这里便是河道纵横泉眼密集之处,泉水众多,有名字记载的泉眼就有100多个,享有“百泉之乡”的美誉。境内珍珠泉、绪泉、温泉、凤皇泉、金牛泉等泉水,百泉辉映。


辉渠镇落鸦石村四面桃花环抱,村内小河清澈,是一个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小山村。近2万亩漫山遍野的桃花如云似霞,香飘大地,徜徉在一望无际的花海中,宛若仙境,有“东方桃海”的美誉,被评为“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安丘天路,全长130多公里,她像一条巨龙,盘旋在群山间,因所处偏远,地势高险,蜿蜒曲折,修筑难度大,被誉为安丘天路。2021年旅游“天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


走在天路上能看见万亩梯田,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辉渠镇梯田面积大,特色鲜明,保存完好,风格独具,形状万千,层层叠叠,随地势浑然天成,线条刚劲有力,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既壮观又秀美,是辉渠镇一大景观,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十大梯田景观。


辉渠张家六村南流苏园占地百亩,为省内最大的流苏园。园内现存流苏13棵,据传为元末明初栽植,距今约700余年。流苏俗称油根子,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树种之一,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流苏树开白花,细长的花冠向上绽放,盛开时挂满枝头,犹如古代仕女服饰的流苏而得名。此园内流苏树,最高树株已达15余米,胸径0.60米,冠幅东西近17米,南北也有12米之多。每年春天,洁白的流苏花开满树冠,好似白雪覆盖,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故有“树覆一寸雪,香飘十里村”之美誉。每年的五一黄金周是流苏的盛花期,很多游客慕名来到这里观赏,拍照留念。

古村落是辉渠镇的一大标志和特色,下涝坡村、黄石板坡村、西沟村等被列为省级传统村落。近年来,小麦峪村、洞西头等古村落依托自身特色及优势、趁势而上、通过赋予特色村独有的文化内涵、打造网红打卡地、和农家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走进村子,石屋、石墙、石桥、石磨,在幽深曲折的石板路中一步一景。漫步古村,一汪清泉穿村而过,泉水潺潺、清润如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小桥流水、老屋古树,氤氲出独特的水韵,更给山村增添了几分静谧淡雅的灵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远离城市的喧嚣,来这里寻得一份宁静,包容的大山融化了都市的纷扰,清亮的山泉拂去心灵的尘埃,游客的脚步热闹了山村,也成为了古村落中的一番别样的风景。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引入峰山文化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2.8亿元,打造田园生态文化康养高端度假区。目前完成投资1.8亿元,建设了获鹿山谷风景旅游区,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今年已接待游客12万人次。

获鹿山谷森林基地项目区面积2.1万亩,获鹿山谷项目依托山地、丘陵、沟壑和溪流等自然地貌,坚持“村林融合、突出特色、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孩子们的森林课堂、青年人的户外乐园、中青年的心灵家园、老年人的颐养居所为目标,坚持“养、享、疗、闲、趣、乐”六大养生理念,建设以田园生态欢乐谷、生态乡村旅游体验区、康养与文化休闲体验区、古村落商业休闲区和生态养殖与种植区等为主要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项目建成后,将以鹿文化为主题,以森林康养为聚焦核心,以田园村居为补充,围绕文化康养、生态康养、生活康养三个方面,打造以森林+田园+乡村为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获鹿山谷森林康养基地项目已列入山东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和潍坊市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属于省政府规划的“十强产业”中的精品旅游产业。

辉渠留山因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曾在此屯兵,所以此山被称作“刘山”,后来改为留住的“留”,是留住四方宾客的意思。留山总面积2300公顷,主峰海拔在441.9米,山体以玄武岩为主,是典型的火山地质地,也是全国唯一的具有古火山风貌的国家森林公园。留山动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是天然的森林氧吧。留山流域土壤类型属棕壤和褐土,水源涵养性好。动物资源中有各种无脊椎动物1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0余种。可利用野生植物40多科近200种。



近年来,为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精心打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馆,下一步计划接续投资5000万元,建设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

辉渠镇坚持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富民强镇的重要抓手,围绕游客“玩得好”“留得住”“带得走”,沿旅游路发展草莓、樱桃、葡萄等采摘大棚260个,培育落鸦石、小麦峪、下涝坡等农家乐村庄12个、“望海山居”、“桃花人家”、“小桥流水”品牌农家乐民宿80多个,带动周边村民增收2000多万元。同时对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进行全方位优化,镇区的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不断提升。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和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依托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高标准农田8362亩,全部交付村庄,在望海山、大安山发展大樱桃、榛子、文冠果等特色林果基地5000亩,推动全域旅游从“点上发力”到多点开花。结合辉渠天路将不同层次、特色、类型的旅游资源串珠成线、连线成面,发展起小麦峪、黄石板坡等特色旅游村庄20多个,打造最美梯田20000多亩,形成“村景交融、处处可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东亚文化之都”是重要的国际性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对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带动城市文化繁荣,促进城市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潍坊市成功入选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是山东省唯一入选城市。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潍坊历史文化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丘市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地方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和传播力,持续扩大在东亚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安丘在行动。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