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何为”好报告“?大家都说现在的研究报告太多了,90%的研究报告都没有人看,如何写好研究报告,让更多人愿意看呢? 对于这个问题,参考报告酱的偶像李迅雷(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提出的三个度:高度、角度和深度。

关于高度,你只有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的时候你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比如,你站在外滩边上,你肯定看不到黄浦江的全貌的,你只有站得越高,看得就越清楚,才会知道,为什么叫陆家嘴。 仰视、俯视、测视等都属于观察角度。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最后,研究要有深度,细节决定成败。例如出口数据出来后不要光说同比。这里面很多分项、子项要细化,出口品种占比、价格等。比如M2又创新高了,但里面的构成是什么,为何增长那么快的因子有哪些?【发现报告】就有很多相关内容和数据可以参考。 发现报告,100万用户查找报告的首选! 收录超230万份研究报告和2000万份数据图表,每天高效地支撑着大批市场研究、咨询顾问、金融投研、商业分析等人员的专业性工作;同时,来自各行各业的产品、营销人员,甚至学生朋友也在这里找到了大量有价值的内容。 02研究报告的四要素陶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认为好的研究报告必须具备四要素: - Uniqueness(独特角度),人云亦云很难被人记住你的名字。
- Forward-looking(前瞻性),凡是见了报的内容,都是新闻记者的工作范围,而非投行经济师的工作。
- Relevance(市场相关性),经济分析乃中间产品,GDP是9.1%还是9.3%,对多数市场参与者却是微不足道的。重要的是,如何将分析与市场联系起来。
- Interesting(有趣),没有人会质疑包装对产品销售的影响,但是许多经济学家在表述自己观点时却不注意技巧。

当然,以上是行业大佬们的观点,每个人写报告的目的、想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为了传播的话,就可以讲得营销性一点,但不能偏离逻辑和核心观点,且不产生歧义。尤其作为卖方来讲,营销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完成工作汇报等,报告酱认为,只需要客观陈述自己的业绩、分析接下来的方案等。 03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报告的撰写简单分为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 行业研究 简单来说,行业研究主要是搞清楚三个方面的事情——过去、现在、未来。 (1)行业历史研究是为了探究该行业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通过行业历史的把握是更好的研究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主要包括行业定义、分类,行业发展历史脉络,发展周期等。 (2)行业现状研究主要包括行业概况、政策监管、市场分析、竞争状况、技术发展、发展模式、资本市场、关键因素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有细化内容。 (3)行业趋势包括行业发展前景,发展大势等。还可以细分为短期趋势(1-3年)、中期趋势(3-10年)和长期趋势(10年以上)。 行业研究框架

公司研报

如上图,首先要对上市公司的行业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产业链中的位置进行了解。 其次,上市公司的管理机制优势、核心技术优势、产品需求前景、生产成本优势、产品定价优势、市场销售能力、公司总体竞争力等进行分析,好公司与坏公司从这些方面是可能看出来的。

最后,要对上市公司财务状态进行分析,分析其财务是否健康,业绩是否能持续增长。 最重要的是,研报要有自己的分析和观点,要对重要事项重点分析。写研报最深的功底往往反映在能看出上市公司的问题,让自己回避投资陷阱:同时能先人一步发掘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在还没有被市场大多数投资者看到并股价处于低位时发现好的股票。
04如何快速写好一份投资报告?关键:框架和模仿。列好框架思路,把骨架建立起来。这里体现逻辑思维、数据资料搜集能力。先写结论,再阐述理由更符合业界投资者阅读习惯。 选定模仿对象 完全抄袭是会被唾弃的,绝对不能抄袭结果。找到一篇符合你的逻辑和书写习惯的深度报告,能够理解它的逻辑,并且能够根据它的逻辑框架展开思考。

梳理逻辑 若是行业分析,因为行业各有特点,波特五力模型等特别理论化的模型和框架难以付诸实践,因此供需关系模型用得更多。 公司分析的话,一定分析清楚主营业务——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上市公司业绩不会很差,良好的运营情况是上市融资前提,需要关注主营业务状况是否恶化。其次,新业务和新产品,新业务的市场空间和长大性如何等等。
财务分析 大部分报告是以投资为目的,投资报告的最后就需要讲股价、估值,并给出财务数据预测目标价和上涨空间,据此给出评级和买入、卖出评价。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