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社区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教育培训良性可持续经营的底层逻辑
2022-8-16 16:31| 发布者: 南辞| 查看: 3976| 评论: 0
微富网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摘要 : 文章首发自公众号:精细化运营研修塾前言经常我们会接触一个词:底层逻辑。但到底啥是底层逻辑?大多数人还只停在字面上的理解。一举个例子:教育培训行业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有人会觉得是开店、卖课、做业绩,然后再 ...

文章首发自公众号:精细化运营研修塾

前言

经常我们会接触一个词:底层逻辑。

但到底啥是底层逻辑?

大多数人还只停在字面上的理解。


举个例子:教育培训行业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有人会觉得是开店、卖课、做业绩,然后再开店。

等规模做大了,寻求资本上岸、套现,实现财务自由。

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个逻辑,大多教育经营者确实是按这么想的、也是按这么做的。这确实是疫情、双减之前教培行业的“底层逻辑”。

但这确实不是底层逻辑,这是教育产业化初级阶段的行业认知。

这种认知的本质是借钱逻辑:通过市场推广、通过销售顾问一系列营销动作、最大程度地跟家长收取续费预付款,然后用借来的钱维持运营,然后开店……

一旦营销成本过高招生不利、资金链断裂或者国家对教培行业出现重大政策性调整,家长前来退费,就会出现机构倒闭、跑路。


比如我还经常听到一句话:公司老板的认知和格局,决定了企业的天花板。

这句话咋一听非常有道理。但经营者怎么来提高认知和格局?

很多经营者选择四处参加各种培训来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格局、来提高自己企业的天花板。但培训的内容是告诉经营者们:公司老板的认知和格局,决定了企业的天花板......

实际上公司做得越大,真正发挥效力的是市场环境变化下、企业自身的运营机制,经营者自身的影响力反而越小。

因为你的脑海里也不清楚到底该认知啥、到底怎么才算有格局?

所以,这也不是底层逻辑。这是人治管理思维下主观主义的蔓延。


有这样一句话:所有看到的冰山都是冰山一角。

之所以出现了以上认知,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当成冰山的全部。

是因为把主观主义当成了实事求是。

那么、到底什么实事求是?

其实“实事求是”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这四个字就会有很大的误解。

比如我们经常以为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

但直到在职场中真正吃亏上当后才发现,这么理解其实是大错特错了。

因为“老实”只是解决态度层面,而这里面的“实”是指实际客观事物。

人是有总结性的。

一旦因为“老实”吃亏,于是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不老实。

所以在职场中我们会发现惩恶的管理制度越来越多。

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员工的“不老实”,让管理成本越来越重。

所以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这四个字合在一起,就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统称就是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教育培训良性可持续经营的底层逻辑

图片来自网络


《毛选》里面有很多关于实事求是的阐述。比如“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以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那为什么在职场和创业路上,有那么多人不能完任务、不能解决问题呢?

根本的原因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换句话说:不能根据客观事实寻找到本质规律。

举个实际现场的例子:

很多教培行业老板发现最近业绩不佳,会觉得是销售顾问的原因。

一方面销售技术能力不够;另外一方面压力不够。

所以没有产出。

于是,一方面组织大量的销售培训,提高技能;同时,通过高压方式让销售有产出。

但实际上即便经过大量培训,发现实际效果一般,而压力一旦过大、销售们又纷纷离职。

团队由于一直处于动荡状态,还得继续招人、不断培训。

结果就是业绩增长一直没有起色。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决定现象的问题很多,但是往往决定性的问题只有1-2个。

当你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依然是凭借主观经验主义、没有做到实事求是。

比如在上述案例、经过调查我们会发现:在培训过程当中,机构对培训没有过程监督与考核动作,培训结束就结束了,直接拿到业务现场去验证。此时已经没有调整和挽回的机会了。

而培训的内容又是来自哪里呢?

来自过往其他机构的成功经验。并没有针对这家机构的实际经营状况作定制化调整。

很多在其他机构获得的经验,其实是伴随很多隐性必要条件。

比如课程产品、比如人员绩效、还比如企业文化。

总之就是成功伴随固定场景,而这个场景,就是“一切实际”。

当外部的“一切实际”条件不存在,又不清楚自己机构的“一切实际”是什么,这就很做到“实事求是”。


那么,到底什么不是实事求是?

根据亚里斯多德的“二律背反”理论:如果将整体视为T,T由A和B组成,那么就没有遗漏与重叠,也就是非A即B、非B即A。这是逻辑思考的真理。


教育培训良性可持续经营的底层逻辑

图片来自网络

结合“二律背反”理论,《毛选》里面给出了答案:

“在人们的思想方法方面,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是对立的。”

可见人是有思考的惰性,主观主义是一种病,让人变得不再是实事求是。

一旦患上这种病,你的经营压力就会让你变得盲从:听讲座、信大咖、迷专家,脱离自身企业的实际、进而失去自身独立思考的立场。迷失在诸如“格局”和“认知”这种看似很有道理,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的焦虑当中,进而沦为被肆意收割的韭菜。


最后的话

以上这些内容已经非常清晰的告诉你了什么是实事求是、以及什么不是实事求是。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我们按照“二律背反”理论画一个饼:

左边是实事求是,右半边是主观主义。

左边还有一些关键词,比如客观实际、本质规律、底层逻辑。

右边还有一些关键词,比如恐惧焦虑、经营压力、风口机遇。

右边的饼越大,主观主义的病就越严重。

所以,教培机构要实现良性可持续经营,就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要主观主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 搜索

联系我们

对话产生契机,讨论收获惊喜, 只为成就无限创举

湖北省 武汉市
汉阳区龙阳大道龙阳大厦A座1419

欢迎来这里一起喝喝茶,
聊聊你的产品。

+86 139 9777 1122
(9:00AM-6:00PM)

代理合作请联系本号码
业务合作请点此处

洽谈合作
admin@vfuw.cn

共享万亿级市场
工作日24小时内回复

加入我们
jiangheng@vfuw.cn

我们欢迎每一个对设计怀
有疯狂激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