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盐城能耗增长量仅为省定增量控制目标的79.38%。全市单位GDP能耗较“十三五”初下降18.9%,超额完成省下达盐城下降17%的目标任务。其背后的巨大推力,正来自盐城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带动盐城产生深层次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盐城地处太平洋西岸、中国东部黄海之滨,拥有江苏省最大的市域面积、海域面积,以及最长的海岸线、最广的沿海滩涂,全年光照时间平均达2280小时,发展新能源产业潜力巨大。风电与光伏顺理成章地成为盐城新能源产业的“两翼”。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斌表示,近年来,盐城实施“风电与光电立体布局、开发与制造联动发展”战略,大力招引新能源领域龙头领军企业,拉长新兴产业链条,将自身产业纳入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把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海边风场
在风电领域,盐城重点发展风电整机、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以及风电整机研发设计、检测试验服务,陆续引进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为代表的整机制造企业,中车电机、中材科技、时代新材、上玻院、京冶轴承等配套装备制造企业,以及泰胜风能、海工能源、长风海工等海工制造企业,基本覆盖产业链装备制造的主要环节。目前,盐城已成为国内产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集聚效应佳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润阳光伏生产线
在光伏领域,盐城重点发展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电池片及组件等,吸引阿特斯、天合光能、协鑫集团、润阳等一大批知名光伏企业落户投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光伏产业集群。目前,盐城光伏电池年产能达54.2GW,占全球总产能12%;光伏组件年产能34.7GW,占全球总产能7%。
盐城市工信局沈乃峰介绍,该市现已拥有100多家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形成东台、大丰、射阳、阜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大新能源重点板块,构建基本覆盖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科创研发、配套运维等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盐城港射阳港区打造风电产业港
风电产业的全面布局和快速发展,为盐城争当绿色转型典范、实现“双碳”目标筑牢基础。数据显示,到“十三五”末,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985万千瓦,占江苏省28.17%,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352万千瓦,成为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其已建和在建的海上风电容量均居全国第一,被誉为“海上风电第一城”。
进入“十四五”,盐城将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迈向两个“2000”新蓝海,即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全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国际绿色能源之城和国家新能源创新示范城市。
三峡新能源响水海上风电场
布局背后,是对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前景的清晰认知。在积极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盐城坚决破除高碳发展的路径依赖,围绕构建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模式再造、商业模式演变、创新模式重构。盐城市发展改革委罗强介绍,围绕产业结构优化,盐城将重点打造23条产业链,即晶硅光伏、风电装备等5条地标性产业链;精密结构件、印制电路板、车联网等8条优势产业链;光电显示、集成电路、轨道交通等10条潜力产业链。同时,紧抓能耗“双控”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用三年时间对全市3000余家规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