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也跟同事交流过,本来想发动态,但觉得表达不完整,所以还是写了这篇文章。 为啥有些很牛的人宁愿打工,也不去创业当老板呢? 我们先不说企业界的知名人物,就是看看身边认识的人,也可以发现不少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和能力比老板都强,但依旧选择了打工。 对此,有的人觉得是缺乏勇气,毕竟创业有很大的风险,不如把风险留给老板,把稳定留给自己,不管企业如何,自己都能旱涝保收。 这么想有道理,但也严重低估了那些职业经理人的水平。

我们不妨站在职业经理人的立场和角度来看问题,对他们来说,是打工还是创业,这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第一是看自己的追求,如果有个企业能够提供机会和平台,让自己可以一展所长,实现抱负,英雄有用武之地,那未必非要自己去开办公司。 其实很多从职场跳出来创业的职业经理人,大都是因为在原来的企业环境下,自己的想法无法实现。 第二就是权衡利弊,每个有理智的成年人都会计算自己行为的风险和收益,如果创业的风险大于收益,那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自然不如去打工。(另外,所谓时势造英雄,时机也很重要) 第三是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想取得很大的发展,就必须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有些人的能力很强,但性格则决定了他们不适合做管理。

创业需要从0到1的能力,老板的组织能力要强,要懂得把握人心,要有管理手段,能够驾驭下属和员工。 这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比如胸怀、格局、眼界、智慧等,都要有较高的水平。 有些专业能力很强的人出来创业不顺利,甚至很快走向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能力跟不上。你业务很强,技术很强,都只是一方面的能力,而做老板需要的是多方面的能力。 所以聪明人首先要能够客观看待自己,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既然自己想要的是事业的成功,是丰厚的回报,那选择好的平台肯定比自己创业更划算。 很多人老觉得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风光、自由,这是非常势利和浅薄的看法。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老板的,有些职业经理人的成就是大多数创业老板都望尘莫及的。

比如刘炽平、张小龙这样的人,只从物质财富层面来说,有多少创业公司的利润是能赶上这两个人的年薪的? 雷军在没去金山打工之前也参与过创业,创业失败后他有个领悟,“用10万赚10万和用100万赚10万,结果是一样的,但是付出的艰辛绝对不一样。” 雷军想得透彻,“我觉得没有必要在低水平上做重复的事情,从小做起很容易把很多宝贵的时间花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 平台其实是个人能力和才华的放大器。打个比方,你自己创业的话,十年可以赚一千万,但要是找到好平台的话,一年就可以赚一千万,只从时间和回报来说,无疑后者更值得。 可以有英雄情结,可以个人英雄主义,但我们要知道团结才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一个人走可能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走可以走得更远。

在职业经理人中,有些人特别厉害,是很牛的人物,对他们来说,事业理想和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财务回报还在其次。 如果老板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和空间,那他们也会融入到创业之中,跟企业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只要职业经理人有这样的主人翁思想,真心奉献,愿意在企业里“扎根”,是创业还是打工,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不要被世俗的观念干扰,我们看阿里的张勇,你能说他是一个“打工者”吗? 时代变了,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注定不会成为某个人的私产,所以我经常说华为那种利益分享、责任共担的模式,才是企业组织的进化方向。 总之,志同道合的队伍,优势互补的团队,创造价值,彼此成就,这些才是我们所期望和追求的。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