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洞见muye 人要先往下用劲,才能往上升华。 你是不是隔三差五就能在网上看到高薪保姆相关的信息? 这些保姆普遍月入过万,甚至有些年薪能达到三四十万。 但事实上真有这么多高薪保姆吗? 前两天,看到博主@清歌艺分享了一个故事。 博主有个朋友想找工作,看到家政公司招聘启事上写着,月薪过万,她便心动了。 结果到了家政公司她才发现,想要拿到过万的薪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必须先接受长时间的培训,熟练掌握育儿、早教、厨艺等技能。 否则,每个月也就三五千块钱。 博主说,网络上动辄月入几万的保姆,在现实生活中少得可怜。 高薪保姆,只是“幸存者偏差”营造出来的一种骗局。 绝大部分保姆都是低收入人群,拿着微薄的薪资在勉强养家糊口。 只有极少数保姆,实现了月薪过万。 这些保姆要么拥有高学历,可以辅导雇主孩子写作业;要么就是拥有高技能,可以满足雇主的不同需求。 不仅在家政行业如此,很多行业都存在同样的“高薪骗局”。 最近国家统计局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中曝光的薪资表,彻底掀开了打工人的遮羞布。

从上面图片中可以清晰看出,各地区的城镇私营单位,平均月薪绝大多数都没有超过一万元。 也就是说,对大部分打工人来说,人均月薪过万只是一个错觉。 而那些拿到高薪的人,主要集中在高端技术人才,比如互联网、金融等行业。

这些行业无论是对学历还是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轻松拿到高薪,躺着就把钱赚了。 所有的高薪背后,是寒窗苦读后取得的高学历,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恒心,也是过硬的专业能力。 01 网上曾有过一个很火的问题:高考750分,和750万元,你选择哪一个? 大多人都毫不犹豫地选了750分。 理由非常简单:有考750分的能力,将来就会有赚到N个750万的机会。

在这个社会,你学历越高,比别人赚钱的起点就越高。 资深人力资源总监林璇曾明确表示,在他们公司同样的专业,同样的岗位,不同的学历,薪资上也会有所不同。 研究生的工资比本科生高1500元,博士生又比硕士生高2000元。 后期薪资涨幅标准,永远是博士生优于硕士生,硕士生优于本科生。 有一次,有个本科生对公司的薪资构成提出了质疑。 于是,林璇便安排他和一个研究生学历的同事,负责一场会议记录。 结果本科生只把谈话内容记录了下来,而且有些专业的英文单词,都是靠猜的。 而硕士生把所有口语化的语言变成有重点的书面语,还有条理性地做了梳理。 本科生在看完硕士生的会议记录后,灰溜溜去找人事办了离职手续。 看过一句话,大多数高学历背后,都是知识的积累,而知识是这个时代最值钱的东西。 当学历成为入职敲门砖时,有人是金砖,有人是瓷砖,有人是泡沫砖。 学历越高,对应的薪水也就越高,这已成为了大家默认的事实。

冯唐在文章《如果我是富二代》里写道: “如果我只能追求一种名牌,我一定追求教育上的名牌。” 02 如今,很多人都说现在阶层已经固化,普通人再想跨越阶层,难于上青天。 但我想说的是,所谓阶层固化,无非是平庸的人选择继续平庸的借口。 普通人改变命运的通道从来都没有关闭过。 读书的时候,拿到高学历是一条;工作以后,苦练技能是另外一条。 阿里巴巴有个传奇人物蔡景现,花名叫“多隆”。 从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以来,他就只做一件事儿:敲代码,解决问题。 在阿里多隆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被称为阿里的“扫地僧”。 阿里的工程师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多隆。” 多隆能成为阿里巴巴“扫地僧”,就在于他把写代码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正如冯仑所说:人要先往下用劲,才能往上升华。 当你潜下心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练就一身本领,你不可能赚不到钱。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河南小伙冯三峰的故事。 1999年,冯三峰听到一家厨师学校正在招生,于是跑去学厨艺,做面食。 学艺一年多,他做的面条可以在针眼里穿15-20根,左右开弓同时擀12张饺子皮,还学会做全面宴。

厨艺学成后,他做了几年的白案厨师,到迪拜一家建筑公司负责中国员工的早餐。 他做的面食深受当地人喜爱,随之名声也越来越大。 后来,迪拜最著名的七星级帆船酒店找到他,聘请他为月薪四千美元的糕点师。 在这家酒店工作,冯三峰见到了世界各国王室成员、政治家和娱乐业的顶尖人物。 丹麦王子曾因为他制作的一碗面,给了他1000英镑的小费。 短短一年时间,他的月薪上涨到六千美元,小费更是高达四五千美元。 在帆船酒店工作的短短3年时间里,他就迅速成了百万富翁。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说过: “一旦决定要做某一项工作了,就要沉浸其中,没有时间去抱怨,要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用来磨炼技能,这样才能成功。” 当你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已经拉开了和绝大多数人的差距。 再普通的工作,做到极致,你就具备了和世界谈判的砝码。 03 如作家张良计所言:“当一个人没资源、没背景的时候,只有专业才是你脱颖而出的最佳武器。” 你的专业能力越强,你的价值就越高。 之前看求职类节目《非你莫属》时,对一个叫王俊杰的求职者印象深刻。 王俊杰求职的岗位是电商运营,他有一个超强的能力,就是每一款产品都能提炼出独特的卖点,让其成为爆款。 光是一款保鲜膜,他每天就能卖出七八万的销售额。 有企业家提问说,现在是电商红利期,如果过了红利期,你还有能力把一个产品卖到平台销量第一吗? 王俊杰回答说,在红利期的时候,我能卖到第一,即便过了红利期,我也照样有办法卖到第一。 他的自信来源于专业,所有电商平台的规则玩法他都了如指掌。 因为专业能力过硬,他还成了学校的兼职讲师,把自己从事电商的经验,分享给感兴趣的学弟学妹。 最后现场12家企业,有8家企业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光是底薪就高达20万 有企业家对他的评价是,你的能力,创造了你的价值。 俞敏洪曾在演讲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
有钱的人不一定值钱,但值钱的人早晚会有钱。
因为值钱的人都有足可夸耀的某种能力,凭借这种能力,他不仅可以安身立命,还能积累财富。”
一味羡慕别人的高薪工作,不如潜心修炼自己的专业本事。 社会的本质就是利益互换:你想要赚钱,就要让自己先值钱。 职场中如何进化,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值钱呢? 1. 享受苟且红利 经济学家何帆曾提到一个概念:苟且红利。 虽然看起来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 你只需要稍微比他们往前一点点,就能享受到那个红利。 每做一件事,力求做细做精,这就胜过干一堆平庸的事。 这样的人不值钱,谁值钱? 2. “7-2-1法则”终身学习 《十二个工作的基本》一书中写过:“持续学习能力是职场中需要的能力之一。” 时代在变化,认知在更迭,如果你停滞不前,本质上就是在退步。 不妨借鉴7-2-1法则,重塑自己的知识体系。 70%来自“自我学习”:学习的途径有很多,像一些公开课程、讲座、读书等等。 20%来自“向他人学习”:向比你优秀的牛人请教,也向身边的同事、朋友学习。 10%来自“正式的培训”:参加一些正规的培训,扩充知识储备,学精专业技能。 学习是自己终身的事业,别让学校成为教育的终点。 ▽ 作家李尚龙说过这样一段话: “这个世界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所谓的运气好,不过是因为他们时刻准备着而已。
那些苟且的时光,那些痛苦的日子,他们不是没有经历,而是你不知道。”
所有的高薪背后,都是你的学历、知识、能力与习惯。 要么是在拼命熬夜苦读,要么是在拼命精进技能。 在抵达巅峰之前,披星戴月是他们的人生常态。 切记,别用今天的安逸换来一生的艰难,这是天底下最赔本的买卖。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
最新评论
天津住家保姆照顾小孩儿,包括送孩子上辅导班,一个月有4天假,月薪是六千,还不包括主家给的其他东西。
听她说,照顾老人的住家保姆低于7000是没人去的,自理能力越差的老人,费用越高。
3-4千这种基本属于不住家的,照顾小孩儿的,父母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和保姆换班,这种保姆规定的有时间,过点儿看孩子是另外付费的,另外人家只管孩子吃饭,是不会给大人做晚饭的。
当学历成为入职敲门砖时,有人是金砖,有人是瓷砖,有人是泡沫砖。
学历越高,对应的薪水也就越高,这已成为了大家默认的事实。
再从小溪进入江河
然后经江河进入大海
再从大海经过蒸发到达空中成为云朵
云朵厚积变成小水滴再次落下
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循环过程
但是
小水滴还是原先那粒小水滴吗
这个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芸芸众生皆是小水滴
有些只能到达小溪
有些只能到达江河
能够到达大海的都是特异之材
进入循环并持续进行
那些才是人中龙凤
甚至可以称之为具有仙骨
这是运气使然吗
也许
但大多是概率
这个东东才是极其可怕的东东
它可以让人瞬间成仙
也可能忽然让人做鬼
人生对与大部分的人来说
只是缺少一个平台而已
如果上了那个平台
就可以英雄造时势
如果上的是跳台
那便是时势造英雄
还有一个不太妙的可能
那个所谓的平台是个假象
那只是一个地狱的入口
当你往下一使劲
便是下落
地狱据说有十八层深
至于落到哪一层
就看你使多大的劲儿了
看完有点郁闷的感受吧
没有办法
事实如此
如果你上了一个平台
使不使劲由你做决定
至于是上升还是落下
那是由概率做决定
富贵险中求
决定权在你手中
做与不做都由你
此时只有一个忠告
做了决定就不要后悔
因为后悔也不会有用
查看全部评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