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从共享单车掀起的一阵“共享风”席卷全球,小到玩具、篮球,大到汽车、房间,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能成为共享经济创业者的目标,而在我们普通消费者看来,共享经济确实为我们带来了好处,但是共享模式的滥用却让它原本的概念变了味。 
2017年可以称为共享经济的元年,以手机支付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共享经济模式开始走俏投资市场。从年初开始,共享单车逐渐进入了大家视野,并在短期内就拥有了一大批的忠实用户,也算是解决了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共享单车简直成为了上班族的福音,自此以后,各种共享物品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共享篮球,共享马扎和共享“女友”等令人捉摸不透的奇葩物品,这种为博眼球而出现共享物品也被众多网友diss。 
共享充电宝出现以后,众多投资分析师也直指这种共享简直就是“伪需求”“假共享”如今在各大车站以及人流密集的商城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至于盈利与否,目前也只能在心中默默打出个问号,某品牌共享充电宝的运营的工作人员透露说,北京目前有100多台它们公司的共享充电宝机器,有多达4000个充电宝可供租借,但目前日均产生的收益仅为1000元。 
目前,大批以共享单车为首的共享经济公司,纷纷遭遇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局面,大批无人管理的共享单车被随意丢弃,几乎每个大城市都会有共享单车坟场的存在,真正能够获利继续运营下去的公司也寥寥无几。 
如此看来,共享经济真的成为了一场泡影了么?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一语就道破了其中的奥秘,他认为在共享经济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衍生产品出现,但并不是每个产品都适合走共享的模式,目前共享市场还处于摸索阶段,虽然有些项目他也不看好,但是并不妨碍企业去尝试。刘胜军本人还是比较看好共享经济,认为这是大势所趋。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共享经济模式的呢?欢迎参与话题讨论哦!
|
最新评论